“冒”字上半部分的“冃”,在古文字中是个象形字,就是画了一顶古人的帽子,那两横是帽子上的装饰物(也有专家说表示额头)。

《说文解字》对“冃”的解释为“小儿及蛮夷头衣也。从冂,二;其饰也。凡冃之属皆从目。”

由“冃”组成的“冒”,是个会意字,本意是帽子,它的上面是一顶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帽子盖在眼睛上,这只眼睛其实是代表了整个的脑袋。

也就是说“冒”上半部分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如果口封住了,帽子怎么戴到头上呀!

最早的“冒”就是“帽”,因为“冒”字有许多义项,不堪重负,后来人们又给“冒”加上“巾”,造出个形声字“帽”,“冒”“帽”就此分工,各管一摊。

“冒”专管“向外透出”等意义,“头上的帽子”这个意思交给“帽”专管。“帽”字的演变历程是:冃-冒-帽。

“冒”字的笔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