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上任的官员大部分都没有做好教化农民的工作,郡县官员作为秦朝治理一方的负责人,没有将农民驯服,反而是激起了人们普遍的不满。

1.秦军主力在北方防守匈奴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帝国的外部威胁要远远大于内部,因此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出击匈奴。为了保障北方前线打击匈奴的后勤物资,秦始皇从都城咸阳到河套地区修建一条高速通道,当时成为“秦直道”。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在北方边境上沿山势修筑长城来防范匈奴。

2.关中本位思想导致中原兵力空虚

秦朝虽然已经完成了六国统一,但是在军事安排中,秦朝十分注重军队对关中地区的守护。秦朝习惯性地将关中作为重点,丝毫没有适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变化,在六国区域内没有建立强大的军事组织。

为了防止六国叛乱,秦始皇是怎么做的呢?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天下的兵器全部收缴,只允许秦国的军队持有武器。在每个郡县只留下少量的军队,这些军队多是战斗力不强的,主要负责协助郡县官员维持地方治安。

1.六国遗民仍然心向故国

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国别意识非常强。秦朝的军队中主要的人员还是来自秦国人,中原六国的人很少被吸收进秦军的。六国遗民因不能加入军队,在秦朝的体制之下就丧失了上升的途径,上升通道被堵死,在民间就很容易产生巨大的不满,人们想回到故国时代的生活。

2.法严税重导致民心离散

秦朝在建立统一王朝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反而是兴兵出击匈奴,大搞基建工程,比如修筑长城、修建陵墓和宫殿、建设全国的高速公路等等。这些让秦朝的赋税非常重,百姓苦不堪言。另外,法律非常严苛。比如征发戍卒,明确规定到达的时间,逾期未到全部问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陈胜吴广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起义的。

纵观整个反抗秦朝的起义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民间的农民起义。这类起义是农民自发的起义,主要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情形,但是因为起义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起义后很容易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力量壮大的很快。

还有一类是刚刚灭亡了十几年的六国贵族后代。秦灭六国后,这些贵族散落民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渴望恢复到以前的贵族生活,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一旦看到秦朝的统治软弱,他们就会号召原来的国人起义,他们具有公认的恢复故国的合法性,因此建立反抗政权的速度非常快。

1.宫廷内斗导致调兵缓慢

秦朝建立后,朝堂之上开始出现结党现象。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又把持朝政,历史上有著名的指鹿为马的故事,民间反抗的声音被赵高压下来,朝臣们敢怒不敢言。秦朝派兵去镇压各地叛乱的军队调动缓慢,同时因为起义地方太多,军队一时之间难以平乱。

2.秦军主力不在中原却遇上强大的项羽

按照秦朝的安排,秦军的主力大部分在北方边境打匈奴和修长城。章邯带领非精锐的秦军到中原平定叛乱,但是项羽的出现让章邯大败而归。

秦国历经百年时间终于实现一统,短短十余年便轰然倒塌,秦朝灭亡的原因已如文中分析,实在令人唏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