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3.2. 流线,路径线,迹线#

在矢量场可视化中,流场(例如空气流动、水流等)可视化是其中最常见且直观的重要应用,许多矢量场可视化技术最初就是为流场设计的。流场可视化用于研究和理解复杂的三维涡流动和湍流的物理过程。这些流动可能是稳定的或非稳定的,流动模式也可以以多种方式显示,如染料或烟雾注入流场后拍摄的照片,或是使用一些技术(如热线或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的矢量场。为了更系统地分析流动特性,人们通常会从测量数据中提取流线、迹线或路径线等辅助图形,用以揭示流体的局部行为和整体演变。

1. 流线(streamlines)

流线是相对静止(稳态)或瞬时切片情况下,通过一个种子点在空间中连续积分速度向量得到的空间曲线。流线关注的是瞬时流场的结构,在非稳定流场中流线的形态会随时间变化。这里积分所使用的速度向量是在特定时刻的流场中各点的流速矢量。换言之,流线展示了“如果在特定时刻将粒子置于某点,它的瞬时流动方向轨迹”(如图 25.8),但并不是一条真实的运动轨迹,不应用于展示流体随时间的实际运动路径。

设流场在时刻 \(t_0\) 的速度场为 \(\boldsymbol{v}(\boldsymbol{x}, t_0)\)。

引入一个积分参数 \(s\),流线 \(\boldsymbol{x}(s)\) 可以定义为:

(25.5)#\[\begin{split}

\frac{d\boldsymbol{x}(s)}{ds} &= \boldsymbol{v}(\boldsymbol{x}(s), t_0), \\

\boldsymbol{x}(0) &= \boldsymbol{x}_0.

\end{split}\]

其中:

\( \boldsymbol{x}_0\) 是流线上一个起始点;

\(s\) 可以理解为沿曲线的“积分步”或“路径长度”参量;

\(\boldsymbol{v}(\boldsymbol{x}(s), t_0)\) 表示在时刻 \(t_0\) 位置 \(\boldsymbol{x}(s)\) 的速度向量。

流线的计算流程:

选取种子点:可手动或自动选择若干点作为粒子的初始位置;

数值积分:在向量场中,以初值 \(\boldsymbol{x}_0\) 为起点,通过积分方法(如欧拉方法或龙格-库塔方法,

前者是一阶近似,计算快但精度低;后者有四阶精度,稳定性高,广泛应用于工程仿真)不断更新粒子位置;

停止条件:达到网格边界、速度阈值过小或最大积分步数后终止。

将积分得到的点序列连成曲线,并对曲线进行着色(如速度大小)或其它视觉编码。

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的方法观测流线。由于流线只有在很短的时间内才可以认为是恒定的,于是实验上观测流线的方法是,观察摄入染料的短时间内(曝光时间量级)线形。

图 25.8 流线示例。左:与箭头表示法结合的流线绘制;中: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力线,由撒在磁铁上方纸上的铁屑排列表示;右:世界地图上的洋流示意。 © Wikipedia#

对于时变流场,则可以选择路径线和迹线来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2. 路径线(pathlines)

与流线不同,路径线在非稳态流场(随时间变化的场)中表示从开始点到结束点的实际运动轨迹。它反映了粒子在真实时间维度下的移动过程。

因此,在稳态流场中,各处流速不随时间变化,路径线与流线重合,但在非稳态流场中,路径线与流线不再等价。

对于一个在时刻 \(t_0\) 处于位置 \(\boldsymbol{x}_0\) 的粒子,将其随时间 \(t\) 变化的轨迹记为 \(\boldsymbol{x}(t)\),则满足:

(25.6)#\[\begin{split}

\frac{d\boldsymbol{x}(t)}{dt} &= \boldsymbol{v}(\boldsymbol{x}(t),t),\\

\boldsymbol{x}(t_0) &= \boldsymbol{x}_0.

\end{split}\]

其中:

\(\boldsymbol{v}(\boldsymbol{x},t)\) 是非稳态(或稳态)流场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函数;

\(\boldsymbol{x}(t)\) 称为路径线或粒子轨迹。

路径线计算流程:

时序数据获取:流场在多个时间步(如 \(t_0\),\(t_1\),\(t_2\),…)上都有速度向量信息;

积分方法:在每个时间步以粒子当前位置为初值,积分到下一时间步时的粒子位置;

连接轨迹:将所有时间步粒子的空间位置连成曲线。

路径线可以通过跟踪射入的粒子的长程轨迹来实验得到。

如下面的实验图。

图 25.9 路径线示例:长时间曝光的篝火火花照片显示了热空气流动的路径。© Wikipedia#

3. 迹线(streaklines)

用来表示在同一空间位置持续释放的粒子所形成的轨迹。直观地说,想象不断地往水流中滴墨水,那么这些墨滴在流体中被带动形成的一条连续曲线,就是迹线。迹线描述的事连续注入的粒子的集合运动,而不是依赖某个粒子的历史轨迹。迹线在实验流体动力学中常用,比如通过注入染料或烟雾来观察流动。

设:

\(\boldsymbol{v}(\boldsymbol{x},t) \)为流场的速度场(向量场);

在坐标 \(\boldsymbol{x}_0\) 处持续释放粒子;

\(\tau\) 表示粒子的释放时刻(可从 0 到当前时刻 \(t\) 范围内)。

对于在时间 \(\tau\) 被释放的粒子,我们用 \(\boldsymbol{x}(t;\tau)\) 表示它在时间 \(t\ge\tau\) 时所处的位置,满足以下常微分方程:

(25.7)#\[\begin{split}

\frac{d\boldsymbol{x}(t;\tau)}{dt} = \boldsymbol{v}(\boldsymbol{x}(t;\tau),t),\\

\end{split}\]

并且它的初值条件(初始位置)为:

\[

\boldsymbol{x}(\tau;\tau) = \boldsymbol{x}_0.

\]

即该粒子在被释放的瞬间(\(t=\tau\))在 \(\boldsymbol{x}_0\) 位置。

图 25.10 迹线示例。左:风洞中汽车周边的空气流动 © Wikipedia;右:模拟软件中飞机周边的空气流动 © Paraview。#

总结来说,流线、路径线、迹线可视化在流体动力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等领域中非常有用,它们帮助揭示流体流动的模式和结构。三者均是理解流体运动特征、构建流体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在非稳定流动中,迹线和流线、路径线会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稳定流动中,三者会重合。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是否稳态、对粒子演化的关注程度以及实验/模拟中注入位置等因素,选用或结合使用这几种曲线形式来进行分析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