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年更别提了,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一顿饭差不多都是几百上千,还有来往的路费、请假扣工资等等,加起来,不说吃不起,但确实吃不香。

年纪大一点的,身体不方便,社交也懒得再折腾。

不是不想见,是见不起,也聚不起。

二、没人愿意组织,太累还不讨好

同学聚会谁组织过谁知道,真的太难了,身心疲惫。

定时间、选地点、收钱、订餐厅、搞流程,所有的流程,样样都得安排周到。

而且还要听同学群里的“指导”,七嘴八舌的建议,一边喊想见面,一边又各种挑剔,搞得组织者心力交瘁。

关键是,一旦出了事,组织者还要背锅,还要忍受各种埋怨!

我的朋友就遇到过,一次同学聚会,有人喝醉了出事,最后组织者自己不仅道歉赔钱,还被人怪罪没“照顾到”。

从此便一朝被蛇咬,宁愿清净不聚会,不再组织了!

三、身份差距大,越聚越尴尬

在学生时代,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吃泡面、一块骑单车,没那么多门第之分。

可是出了社会,就开始分层了。

有的做了老板,有的还在工地搬砖;有的买房买车,有的在老家啃老。

身份、收入、认知全都不一样,坐在一张桌上,尬聊三分钟就想离开。

聊事业怕显摆,聊生活怕对比,聊孩子怕被问成绩,说多了累,说少了冷场。

想起一句话特别扎心:

“同学聚会,不是为了叙旧,而是大家找个地方一起尴尬。”

四、最怕的是:一桌子人攀比+炫耀

这恐怕是很多人拒绝同学聚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的人衣着光鲜,一坐下就开始了自己的“显摆”模式。

“我现在在某国企,年薪几十万”“我家二宝下个月出国念书啦”“这车不好开,想着换辆保时捷”等等!

你一句,他一句,全桌人变身“凡尔赛大会”。

其实说者未必有心,但听者不免难受。

别人越活越光鲜,自己却还在为房贷焦头烂额,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本来是去放松的,结果被“社交暴击”,下次谁还愿意去?

同学聚会已经变味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同学聚会都这么功利。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平时没联系,一听有同学生病,立马众筹捐款、轮流探望。

有些感情虽然淡了,但一到关键时刻,还是彼此惦记,那种真心,不在朋友圈炫耀,而是默默陪伴。

感慨:

聚会这个事,不是不能有,而是大家别太强求。

感情是其实相互的,舒服的关系,才值得用心去经营。

如果你还和某几个同学常联系、常问候,那就够了。

毕竟,人到中年,能聊得来的,已经不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