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今天隆重推出的课程《中国菩萨》,正是一堂向大家系统讲授佛教文化里菩萨的课程。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梵文Bodhisattva音译,意译为觉有情。

菩提意即觉悟,萨埵意为有情或众生,菩萨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化众生,是大乘佛教“自觉觉他”精神的核心代表,也是中国人心中最熟悉的佛教人物形象。

分布于各个石窟与寺庙的菩萨像

自魏晋以来,菩萨便在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著名的菩萨信仰。

这一信仰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哲学多方面,历代文人都喜为菩萨赋诗,历代画家与雕塑家都热衷于创作丰富多样的菩萨形象,也由此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文化遗产。

宋 牧溪 观音图

即使菩萨随处可见,菩萨信仰深入人心,且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千年之久。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众多菩萨依然有着傻傻分不清的困惑;当走进一座寺院/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尊尊经典的菩萨形象时,顿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欣赏。

佛教菩萨到底有多少种?如何区分?怎么欣赏?

有哪些经典形象不得不看?

什么是菩萨道场?有哪些菩萨道场?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弥勒、观音、普贤、文殊、地藏……

这些菩萨背后有哪些不得不知的佛教文化?

“西方三圣”、“三大士”、“华严三圣”

是怎样的组合?

菩萨信仰都有哪些重要的经典?

这些经典又是怎样翻译或创作的呢?

那些著名的菩萨造像和文物藏品

又分布在哪些寺院和各地的博物馆呢?

……

华严三圣 图源/资阳大众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艺旅文化特邀三大导师

孙英刚、黄阳兴、常青

8堂课,1000分钟超长课时

从背景知识到艺术形象,

从历史演进到经典解读,

带你读懂中国菩萨。

- 福利:首课公益 -

本次课程首课:

《中国汉传菩萨艺术的历史演变与谱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