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设备置于充电区域即可充电,一般有效充电距离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在使用无线充电时,要先确认设备支持该功能。把它放在指定区域,确保接触良好,若无法识别则排查手机壳、设置及距离等问题。充电距离方面,不同类型和功率的无线充电设备有差异,小功率一般在 0.9 - 2 米左右,大功率可达 5 米 。
对于小功率无线充电,常见的如手机无线充电,多采用电磁感应式,像Qi方式。这种情况下,手机无线充电的有效充电距离大概在10mm以内 。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通常需将手机放在无线充电板上且位置对齐才能有效工作。而且,充电时一般要保证设备与充电器保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距离,才能实现正常充电。在这个距离范围内,充电板线圈接通电源产生变化磁场,手机背盖线圈感应到磁场变化产生电流,再转化为直流电给手机电池充电。
如果是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采用感应式,属于小功率无线充电方式,一般有效距离在0.9 - 2米左右。而大功率无线充电传输距离虽然可达5米,但距离大于10厘米时,转化效率大约只有60%。按照效率相对正常、对人体无害的标准,现在能做到的最远距离是5 - 10cm(磁共振无线充)。尽管也有1米甚至更远的无线充电技术,不过充电功率小、速度慢,很难应用于日常生活。
此外,无线充电还存在一些使用限制和误区。使用时会受到外界干扰,在信号强的环境中充电速度可能变慢,而且不能放在强磁场附近,否则可能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不要用劣质无线充电器,长时间不使用手机时要拔掉充电器电源,也不能将手机和充电器放在水里或火源附近等危险地方。
无线充电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无需插拔充电线,减少了线缆缠绕和损坏风险,让操作更加简便。但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其使用方法、距离限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无线充电的优势,保障设备和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