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出现了两次影响比较大的起义——"黄巾起义"和凉州起义。这两次起义活动都对东汉历史有相当大的影响,"黄巾起义"的影响比较长远,而凉州起义则直接衍生出凉州军阀。像马腾、韩遂就是出身凉州起义军,不过并非凉州起义军的最原始力量。韩遂是被胁迫入伙,马腾是后续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从官军叛归凉州起义军的。
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东汉又出现比较大的变故。各种起义军包括黄巾余党在各地肆虐,东汉朝廷听从刘焉的建议,用州牧代替州刺史,并且派遣新的一批地方长官。这些地方长官在东汉末年乱世帷幕真正拉开的时候多少占据一些先机。比如益州牧刘焉、徐州刺史陶谦、幽州牧刘虞等等。
另外由于凉州起义所引发的幽州起义(东汉朝廷调集乌桓骑兵镇压凉州起义军,但是不给发粮饷导致乌桓骑兵叛逃,参与张举、张纯的起义)也让公孙瓒留在幽州,树立较高的威望。这些人物成为东汉末年最早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军阀。
初平元年到建安元年
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导致宦官和外戚之间的内耗,进一步导致董卓入京。为什么说初平元年是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的开端呢?因为董卓入京所引起的情况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彻底割裂,这给军阀割据的局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董卓入京之后,东汉朝廷已经被董卓这支凉州军阀(非凉州起义军)所掌控,一部分士人受到董卓的拉拢,被派遣为地方长官,还有一部分逃出洛阳;另外在地方上又有很多人组织、参与了讨伐董卓的联军。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合。比如韩馥、孔伷、刘表、焦和、袁绍、袁术、曹操等等。这些人物是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主要人物。
从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即公元190年到191年),各个势力更迭的速度很快,关东联军也趋于分裂,新兴的势力与中平年间出现的老牌势力融合起来,组成两个军事联盟,也能够代表当时几个比较强大的军阀,分别是:袁绍、曹操、刘表、袁术、陶谦、公孙瓒,加上偏安在西南和东北的刘焉、公孙度,应该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几个军阀。
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大军事联盟破裂,一些军阀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走向衰弱,比如刘虞病死,刘璋上位,导致汉中张鲁的叛离;公孙瓒火并刘虞,导致刘虞旧部和乌桓人的反叛,加上袁绍的介入,实力下滑一蹶不振;袁术因为与扬州刺史刘繇的战争,派遣孙策渡过江东,埋下孙策做大的隐患;陶谦在曹操两次巨大的军事打击下病死,刘备接管了徐州;曹操又遭遇"兖州之变",实力同样遭受重创。这段时间虽然存在一些变化,但没有出现历史发展的分水岭,直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
建安元年曹操成功将东汉朝廷迁徙到许县,这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第一、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曹操帮助重新建立东汉朝廷,也开始了他从正统性上篡夺东汉政权的进程,以相对温和的禅让方式过渡到曹魏,从而开启三国时期;第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曹操控制东汉朝廷的举动,让他成为天下诸侯执牛耳者,即便他的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仍然能够凭借东汉朝廷的影响力迅速崛起。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196年到207年),也可以说是曹操集团扫平北方的发展史。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消灭吕布占据徐州;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化解最大的一次危机;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曹操消灭袁尚领冀州牧;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曹操消灭袁谭;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消灭高干;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消灭三郡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势力。
此时天下虽然仍然存在其他军阀势力,比如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关西各个零散的军阀;益州刘璋;汉中张鲁;交州士燮;荆州刘表;辽东公孙氏;从袁术集团衍生的江东集团。不过这些势力的实力基本上已经难以与曹操这个北方霸主抗衡,况且其中还有一部分保持着对曹操的名义上的臣服。这个时候曹操可以说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人物。
建安十三年到三足鼎立
广义上的三国时期有多个说法,除了上述小编认为的初平元年以外,还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这个说法。因为在这一年发生的"赤壁之战",促成了刘备的崛起,赢得了江东集团的生存空间;而后的"南郡之战"让孙刘联军的影响力进一步向西波及到益州。
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之后,东汉出现曹操、刘备、孙权、韩遂、马超、宋建、刘璋、张鲁、士燮、辽东公孙氏并立的局面,虽然看上去仍然比较多,但是发展的脉络却并不复杂,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在建安十六年到十九年(即公元211年到214年),刘备进入益州消灭刘璋,取得立国之本益州;建安十六年孙权派遣步骘入交,得到士燮的臣服;还是建安十六年,曹操逼反关西各军阀,在"渭南之战"中一举击溃韩遂、马超等十支军阀组成的联军,取得关中的控制;建安十九年曹操集团西线主将夏侯渊再次击败马超、韩遂,深入陇右消灭宋建;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亲征汉中消灭张鲁。到这个时候东汉军阀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在中原角逐,辽东公孙氏一直偏安一隅,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从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7年到219年),三家之间又发生巨大的变动。刘备经过长期鏖战的"汉中之战",成功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江东集团趁关羽北伐时期,单方面撕毁与刘备的盟约,转而与曹操联合,袭取刘备所控制的荆州地区。这个时候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不久之后曹丕登基称帝,正式拉开了三国时期的帷幕。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