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 繁殖性
2. 破坏性
3. 传染性
4. 潜伏性
5. 隐蔽性
6. 可触发性
7. 针对性
8. 不可预见性
三、计算机病毒的前世今生
意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Morris蠕虫病毒
四、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类型和攻击方式
网络病毒
勒索软件
蠕虫病毒
文件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
五、哪些迹象表明可能已感染计算机病毒
六、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七、如何防御计算机病毒
八、计算机病毒的未来
前言
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脆弱性和网络的开放性,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而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每天遭受病毒感染和攻击事件数以万计。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非法截取军事和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未授权就会访问网络等;病毒肆虐、黑客入侵都是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研究分析计算机病毒和防范措施意义重大。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能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可以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它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病毒进入用户主机之后就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占用系统内存导致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重则导致重要资料丢失、信息泄露、系统崩溃等后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特性也呈现多样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八点
1. 繁殖性
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
2.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破坏引导扇区及BIOS,硬件环境破坏。
3.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身的复制品或其变体传染到其它无毒的对象上,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系统中的某一个部件。
4.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依附于其它媒体寄生的能力,侵入后的病毒潜伏到条件成熟才发作, 会使电脑变慢。
5.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少数,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6. 可触发性
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人,一般都为病毒程序设定了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些程序等。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发作”,使系统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