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当」一词,始于安土桃山时代(约1573年 – 1603年)。

但便当的概念最早能追溯至平安时代,那个时候就有「顿食」的方便米饭的携带用简易携带食物,而至安土桃山时代时,「便当」的模样已经与现今我们所认识的模样十分相似。

当时的「便当」是属于上流阶级才能吃到的料理的形式,通常是会在赏花与茶会的活动上,利用漆器装载着米饭、各种精致食物摆放而成的便当,就已经宛若美术品了。

之后「便当」文化便发扬光大,变成了民间也都会吃的一种形式,例如利用竹筒、竹皮收纳的「腰便当」是给旅人的便当,而歌舞伎文化中为了让人们能在幕间填饱肚子的「幕之内便当」到现在也被流传下来,变成了一种便当形式,也已经是日本庶民文化中的一部份。

而且日本的「便当」就几乎意味着它是「冷食」,并不是咱们午餐的便当那样,要吃热呼呼午饭。

日本便当有许多种常见的称呼,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形式给大家。

日之丸便当

日之丸便当应该是许多看过日剧或是小丸子都看过的,它的名字来自日本国旗「日之丸」,就是将一颗梅干置入白饭中央。

这个便当是常见的便当种类,梅干本身也是相当好保存又能促进食欲的存在,虽然单纯只有一颗梅干的便当已经很少见,但是还是能在许多便当的白饭正中央看到这颗「日之丸」喔!

幕之内便当

幕之内便当是非常有历史来源的便当,它是在江户时代后期的歌舞伎剧场中被发扬光大。

通常这样的便当的设计是白饭以及数个不同种类且少量副食配菜放置在一起的,看起非常精致又丰富。在昭和时代后幕之内便当的形式被日本铁路便当采用而发扬光大,可以说是日本便当的代表与典型。

海苔便当

海苔便当也能追溯至安土桃山时代,以板海苔包覆白米饭的形式就是它最大的特征,也是所有海苔控的最佳首选。

虽然说华丽又多变的日本便当是日本精致的饮食文化中骄傲的一环,即使到了近代日本人对便当的热爱依然不减,大家能经常在日本推特上看到网友分享自己便当的模样,其中最受到欢迎的,就是有各种不同卡通角色造型的便当了。

但是这样的便当文化,却有让相当多人对此感到不安与压力,尤其是日本妈妈们。

因为日本女主内男主外的既定印象,一家人的便当几乎都是母亲做的,然而日本便当和中国便当不一样,还要注重外观跟设计,这可真是苦了日本妈妈们。

另外,因为每个学生的便当模样也可能会出现贫富不均的差异。

因此日本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他们的午餐都是由学校统一提供的营养午餐,也是为了减轻家长的压力以及孩童摄取的营养的「贫富差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